老友从黄山来,见我爱喝茶,遂赠我一罐黄山毛峰和一只戴盖的玻璃杯,并教我品茶赏茶养杯。老友说,用玻璃杯的好处,在于不改变茶的质量,又不失为品茶赏茶之便利。
经老友开蒙,从此我泡茶,不用磁化杯,不用铝合金或不锈钢杯,更不用陶瓷杯,仅用透明的玻璃杯。
品茶赏茶,得从泡茶开始。一壶滚烫的开水,一只玻璃杯,一撮明前或雨前茶,往杯中一放,将开水冲入。叶在杯中翻了个跟斗,从半卷的深褐色的梦中,渐渐醒来。一会工夫,杯水变绿,由浅入深,轻晃一下,绿波含送。那是一种极清纯浓郁的绿韵,恐怕再高明的画家,也难以调和这天赐的色调。
茶在青砖灰瓦白墙及浅黄色家具的映衬下,如一片浓缩的绿洲,诞生在房间里。看着那杯娇媚的天地精灵,在水中沉沉浮浮,我的心也随绿波被浸染上浓郁的脆意,凄惶惶地看着茶,让人舍不得饮咽,生怕舌尖玷污了清誉和灵气。
购茶时看不明白的叶片大小、肥瘦、枯荣、残缺,制作的火候、老嫩、焦鲜,冲泡时,透过玻璃杯一览无余。给茶续水的次数和色泽的浓淡,因采摘季节早晚不同而不同。明前茶三道水,绿意渐去;雨后茶经过雨水洗礼,则要持久得多。故我以为,茶,还是等“成熟”了再采摘,享用为佳,既不损它的筋脉,也不毁它的娇容。不要图早茶价格不菲,犹如少女早婚,只图个新鲜,实则摧其身心健康,得不偿失。嫩茶虽色泽绿纯,但不经泡,寿命短;而“成熟”的茶经泡,可色泽稍微浑黄,但喝起来滋味浓烈、厚实回甘生津。
透过玻璃杯子,绿茶比红茶、黑茶耐看。不过观茶清不清心,靠的是饮茶人的心情。林清玄先生曾说过:“人生需要准备的,不是昂贵的茶,而是喝茶的心情。”的确,茶是有灵性的,更是通人性的,以怎样的心情面对,就会得到怎样的滋味。
面对一杯无论是黄山毛峰、西湖龙井,或是信阳毛尖、六安瓜片,还是苏州碧螺春。只需放下彷徨的心绪,让它徜徉在淡定里;抹掉浮华的表面,让它搁浅在岁月中;不消极避世,敢于直面人生,不忧伤孤寂,让它乐观豁达。俗世的喧嚷,在斟酌之间就温润起来。此时若适时呷口热茶下肚,那种汤清澈碧,绿嫩娇柔,包你暖意在肺腑间沁散,精神逆着热流上扬,心与草木一样,就清了。
茶的本性是吸呐无尘之水,从沸腾到温和,从喧嚣到平静,这恰如品茶赏茶者的人生。青年时,像刚冲的茶。翻腾跳跃,横冲直撞,找不到方向,心也无处安置,梦想因为过度浓烈而显得有些虚空。中年时,如泡好的茶。几番挣扎,几度沉浮。撇掉了莽撞,留下了踏实。即便肩上的责任重大、承担的很多,也能从容自若。老年时,似经过多次续水、喝透喝淡的茶。安稳和煦,无波无澜。尘埃落定之后,一颗心守住了杯盏之地,无念无争,人就在简单中活得自在、逍遥。
茶是一种饮品,也是一种文化。当我看到一杯茶的冲泡过程,像风干的过往,有一番熨帖的暖意。在袅袅的茶香中,品来品去,最终才发现,其实品赏的不是茶,而是自己的无尘年华。此中妙处,惟识茶者知之。
【摘自2018年第3期《吃茶去》杂志;作者:刘干(江苏扬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