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台乳花”世难见 茶碗“仙葩”迷待解
——初识宋代天台山壮观的罗汉供茶灵瑞图案奇迹
2012年5月中旬,笔者有幸参加浙江天台山茶文化寻根探源国际研讨会,登临神秀天台山,观赏了华顶山葛仙茗圃和高山云锦杜鹃,品赏了红、白、黄、绿四色天台山云雾茶,结识了多位海内外茶友,收获良多。而笔者此行的最大收获,是对宋代天台山多家寺院为罗汉供茶时,出现的大量壮观的灵瑞图案奇迹,以及唐代陆羽《茶经》以来,关于“汤华”、“花乳”、“分茶”、“茶百戏”等茶文化名词有了初步认识。
见诸于唐、宋文献的“汤华”、“花乳”、“分茶”、“茶百戏”
关于茶汤里出现的花纹图案,茶圣陆羽在《茶经·五之煮》中,首先将茶汤沫饽称之为“汤华”,并以枣花、青萍、鳞云、绿钱、菊英、积雪、春花等一连串美丽的形容词形容之:
沫饽,汤之华也。华之薄者曰沫,厚者曰饽,轻细者曰花,花,如枣花漂漂然于环池之上;又如回潭曲渚青萍之始生;又如晴天爽朗,有浮云鳞然。其沫者,若绿钱浮于水湄;又如菊英堕于樽俎之中。饽者,以滓煮之,及沸,则重华累沫,皤皤然若积雪耳。《荈赋》所谓“焕如积雪,烨若春花”,有之。
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西山兰若试茶歌》,则将茶汤沫饽称为“花乳”:“欲知花乳清泠味,须是眠云跂石人。”
有所区别的是,陆羽指的是饼茶,刘禹锡写的则是炒青茶。
五代十国时浙江平阳金乡籍僧人福全善于点茶,自述在茶盏里点出水墨丹青图案,乃“小小物象,唾手办耳。”他在《汤(汤幻茶)》诗并序中,有如下记载:
馔茶而幻出物象于汤面者,茶匠通神之艺也。沙门福全生于金乡,长于茶海。注汤幻茶,成一句诗,并点四瓯,共一绝句,泛乎汤表。小小物象,唾手办耳。檀越曰造门求观汤戏,全自咏曰:
生成盏里水丹青,巧画工夫学不成。却笑当时陆鸿渐,煎茶赢得好名声。
宋代盛行斗茶,士大夫间常玩“分茶”与“茶百戏”,尤其是“分茶”,很多名人大家留有诗文记载,代表性的有杨万里的《澹庵坐上观显上人分茶》:
分茶何似煎茶好,煎茶不似分茶巧。
蒸水老禅弄泉手,隆兴元春新玉爪。
二者相遭兔瓯面,怪怪奇奇真善幻。
纷如擘絮行太空,影落寒江能万变。
银瓶首下仍尻高,注汤作字势嫖姚。
不须更师屋漏法,只问此瓶当响答。
紫微仙人乌角巾,唤我起看清风生。
京尘满袖思一洗,病眼生花得再明。
叹鼎难调要公理,策动茗碗非公事。
不如回施与寒儒,归续茶经傅衲子。
此诗是作者目睹显上人分茶艺术的写照。显上人分茶手艺非常了得,“怪怪奇奇真善幻”,可以“注汤作字”。作者以书法术语“屋漏痕” 作比,认为分茶出现的字形如破屋壁间之雨水漏痕,凝重自然。“屋漏痕”典故语出陆羽《释怀素与颜真卿论草书》:“颜真卿与怀素论书法,怀素称:‘吾观夏云多奇峰,辄常效之,其痛快处,如飞鸟出林,惊蛇入草,又如壁坼之路,一一自然。’颜真卿谓:‘何如屋漏痕?’怀素起而握公手曰:‘得之矣!’”
另如陆游写到的“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墨试小螺看斗砚,茶分细乳玩毫杯” ;李清照写到的“豆蔻连梢煎熟水,莫分茶”等等,说明“分茶”在宋代士大夫中非常盛行。
宋代天台山寺院罗汉供茶大量出现灵瑞图案
与上述“汤华”、“花乳”、“分茶”、“茶百戏”不同的是,宋代浙江天台山多家寺院,为罗汉供茶时,茶盏中曾大规模出现灵瑞图案,时间跨越两宋。
较早记载宋代天台山罗汉供茶灵瑞图案的,有北宋名臣罗适(1029—1101年)的《石梁》诗:“茶花本余事,留迹事诸方”;另一位宋代名臣贺允中(1080-1169年)有同题《石梁》诗:“聊试茶花便归去,杖头挑得晚风凉”。北宋官员、诗人杨蟠(1017-1106年)《方广寺》则有“金毫五百几龙尊,隐隐香飘圣迹存”诗句,记载石梁方广寺罗汉供茶灵瑞图案的存在。
图注:1980年代重建的天台山石梁中方广寺,昙华亭、五百罗汉铜佛殿为该寺两大特色。
据宋代林表民在《天台续集》中记载,台州知州葛闳(1003—1072,治平三年[1066]八月—熙宁二年[1069]二月任台州知州)闻此灵异,曾带领众多地方官员到天台山石梁方广寺罗汉阁,为罗汉供茶,俄顷见“有茶花数百瓯,或六出,或五出,而金丝徘徊覆面。三尊尽干,皆有饮痕。”
葛闳为此赋诗《罗汉阁煎茶应供》记载其事:
山泉飞出白云寒,来献灵芽秉烛看。
俄顷有花过数百,三瓯如吸玉腴干。
从林表民和葛闳的记载来看,灵瑞茶花出现较快,数量多,达数百瓯,或六出,或五出,状如雪花。“秉烛看”说明罗汉阁内光线较暗。同行官员亦有相关内容唱和。
1072年到天台山巡礼、学佛并安葬于此的日本高僧成寻(1011—1081),在《参天台五台山记》书中记载了天台山罗汉供茶516杯,500多杯有灵瑞图案的奇迹:
日本延久四年(宋熙宁五年,1072年)五月十八日丁酉。……寻来过石桥,亲见五百大阿罗汉,礼拜供养,所以奉安置尊者形像。庵主印成闍梨、知事共出来点茶,僧堂宿处,重々廊有其数。次参石桥,路阪造廊廿余间,过廊至石桥头亭子,五间大屋也。公家毎年供养五百罗汉舍也。先向山礼拜烧香,供养五百罗汉。……
十九日戊戌。辰时,参石桥,以茶供养罗汉五百十六坏,以铃杵眞言供养,知事僧惊来告:“茶八叶莲华文,五百余杯有花纹。”知事僧合掌礼拜,小僧实知,罗汉出现,受大师茶供,现灵瑞也者。即自见如知事告,随喜之泪,与合掌倶下。
图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出版的《新校参天台五台山记》封面。
成寻之后,日僧荣西、重源、觉心、道元等相继到天台山石梁寻访罗汉供茶奇迹,道元(1200—1253)还将罗汉供茶传入日本曹洞宗总本山永平寺,并再现奇迹,称之为“瑞华”。据日本《十六罗汉现瑞华记》记载,日本宝治三年(1249)正月初一,道元在永平寺以茶供养十六罗汉。午时,十六尊木像和绘像罗汉皆现瑞华。道元在《罗汉供养式文》记云:“现瑞华之例仅大宋国台州天台山石梁而已,本山未尝听说。今日本山数现瑞华,实是大吉样也”。
道元还记载荣西曾两次在天台山看到罗汉供茶的灵瑞事迹,一次在石梁,一次在万年寺。
南宋景定二年(1261年),著名的天台籍奸相贾似道,闻此奇异,捐资五万银两,在中方广寺建造亭阁,落成之日按例供茶,奇迹再现,茶碗中出现昙花状乳花。该亭因此被命名为昙华亭。
被苏轼称为“天台乳花”、“仙葩”
关于天台罗汉供茶出现的灵瑞图案,见多识广的大文豪苏东坡,曾在两首诗中记载,分别称之为“仙葩”和“天台乳花”。
元丰八年(1085年),当时在常州的苏东坡,在《赠杜介(并叙)》的五言诗中,首先称之为“仙葩”:“仙葩发茗碗,翦刻分葵蓼。”他在诗前小序中记载:“元丰八年(1085年)七月廿五日,杜几先自浙东还,与余相遇于金山,话天台之异,以诗赠之。”显然,“仙葩发茗碗”是小序中提到的“天台之异”之一。
在另一首《送南屏谦师(并引)》中,苏东坡称之为“天台乳花”,成为罗汉供茶灵瑞图案的又一别名和典故:
南屏谦师妙于茶事,自云得之于心,应之于手,非可以言传学到者。十月廿七日,闻轼游落星,远来设茶,作此诗赠之。
道人晓出南屏山,来试点茶三昧手。
忽惊午盏兔毫斑,打作春瓮鹅儿酒。
天台乳花世不见,玉川风腋今安有。
先生有意续茶经,会使老谦名不朽。
该诗和引文记述,苏东坡某年(约1089—1091年)十月廿七日,游杭州落星寺,精于茶事的南屏山寺谦师,特地到落星寺为他表演“得之于心,应之于手”的高超茶艺,当茶碗中出现灵瑞图案时,广览博闻的苏东坡油然想到,这正是与天台罗汉供茶灵瑞图案一样的“天台乳花”。
苏东坡笔下的“天台乳花”,可能与唐代刘禹锡笔下的“花乳”不无关系。
巧合的是,成寻记载的天台山灵瑞图案与南屏谦师表演“天台乳花”的时间,仅相差十多年,说明当时天台山与杭州寺院均有“天台乳花”出现。
“天台乳花”与“汤华”、“花乳”、“分茶”、“茶百戏”
之区别
笔者对上述文献比较之后,提出以下观点:
——《茶经》中“汤华”,刘禹锡笔下的“花乳”,是煮、泡茶时自然出现的简单图案。
——陆游、李清照等人诗词中写到的“分茶”,是茶之雅玩,大概是一边注汤,一边用茶筅搅匀,并甩出简单的自然图案。
——福全《汤幻茶》里的“水丹青”,杨万里笔下的“注汤作字”,属“茶百戏”。据记载,“茶百戏”能变幻出花鸟鱼虫等动物图案,当代有武夷山茶人已经多次表演,并设有茶百戏会所,不是自然之功,而是人力所为。
图注:当代茶人表演的“茶百戏”图案
——“天台乳花”则是一种层次更高的、难得的自然现象,不同于《茶经》中的“汤华”,也不同于人力所为的“分茶”和“茶百戏”。试想,如果是人为“分茶”,五百多盏茶,以每盏化时五六分钟计算,又需要多少茶僧和工夫?因此一定是按顺序流水式的点茶,是特殊的自然造化。2012年6月出版的《茶叶》杂志,发表了多幅在电子显微镜下,优质茯砖茶中有益菌群在茶汤中出现变幻莫测的美丽图案。“天台乳花”可能是茶饼中有益菌群在天台山等特定人文环境下的另一种演化。对天台山罗汉供茶特定的人文环境,笔者在下文专题记述。
据中国茶叶博物馆研究员周文棠教授介绍,他于2011年4月11日,在公刘子茶道工作室已经再现“天台乳花”,并向笔者出示过照片,是一种不规则的优美图案,属于“汤华”还是“天台乳花”,还有待观察。周先生称可以再作表演,笔者期待能亲眼目睹。
环境、水、茶人、茶盏、茶——“天台乳花”奇迹五要素
天台山多家寺院罗汉供茶大规模、长时间出现灵异奇迹,笔者以为并非偶然,一定有他的特殊性。众所周知,自唐代高僧怀海把诸多佛门茶事写入《百长清规》以后,各地很多寺院每天早晨,尤其是举办重大佛事活动和节日期间,向佛像供茶是各寺院礼佛敬佛的必修课,为什么各地寺院少有记载,而天台山多家寺院能频现奇迹呢?这就是其中的特殊性。笔者以为,天台山独特的自然环境、水、茶人、茶盏、茶,是其中的五大要素:
——首先是自然环境。天台山位于东海之滨,属海洋性高山,每年有海风、台风光顾,气候温暖细润,完全不同于中西部高山气候。天台山山水神秀,是历代道家、佛家、文人雅士向往的胜地,历代名人大家赞颂天台山的诗文不计其数。产茶历史悠久,品质优异,品质优异,东汉时就有高道葛玄(164-244年)在华顶山植茶,留有葛仙茶圃,是已知史籍记载的最早植茶人。唐代先后有高丽使大廉、日本高僧最澄,从天台山传去茶籽,在本国播种,为中国茶种输出海外之最早记载。华顶山云锦杜鹃更是一奇,据说此花如移栽它处,就不会开花,这就是天台山环境的独特之处。据说贵州茅台天空里,滋生着很多有益于酿酒的微生物,因此造就了国酒茅台的辉煌。因此,笔者以为,天台山独特的自然环境,是出现大规模罗汉供茶灵异奇迹的首要条件。
——其次是水。茶性必发于水,无水不予论茶。无论点茶还是泡茶,水的因素都至关重要。纯天然、无污染的天台山水肯定是好水,至于好在何处,是否利于出现茶碗中的灵异奇迹,须作科学分析。
——三是茶人。任何事物,人的因素最重要。一般寺院称奉茶的为茶头或施茶僧。上述天台山多家寺院的茶头,如多年为罗汉、佛像供茶,一定会练就一身手艺,出手不凡。
——四是茶盏。大碗小盏,确切地说,点茶、泡茶的都是小盏。盏的大小、深浅,与能否出现灵异奇迹直接有关。
——五是茶。茶的质量应该大有讲究。宋代点茶一般用饼茶,如上文说的优质茯砖茶,其有益菌群能在茶汤中出现变幻莫测的美丽图案。
结语
由于明代以后流行散茶,点茶基本退出了中国历史舞台,宋代天台山寺院罗汉供茶大量出现被誉为“天台乳花”的灵瑞图案奇迹,以及唐代以后士大夫间流行的“分茶”、“茶百戏”,淹没在历史长河之中。但通过诸多文献记载,我们应该对这些奇迹与茶艺的存在深信不疑。
从五代僧福全,到宋代杨万里笔下的显上人、苏轼笔下的南屏谦师;从天台山多家寺院为罗汉供茶,到日本永平寺茶供十六罗汉,可见表演“分茶”、“茶百戏”、“天台乳花”的主体是僧人和寺院。
当代茶文化空前繁荣,笔者期望从事茶艺表演、有志于再现“天台乳花”的茶人,尤其是出典地天台山各寺院的僧人和当地民间茶人,多多探索,能揭开“仙葩”形成之迷。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一旦能再现“金毫五百几龙尊,隐隐香飘圣迹存”之奇观,一定会轰动天下!
附带一笔,日本自宋代从中国传去点茶法之后,一直延续至今。但点茶出现灵瑞图案的,除了上文道元记载外,未见其它记载,说明日本点茶并非地道的中国宋代点茶。当代日本的浓茶点茶,状如糊精,称为茶糊更为合适,是出不了“天台乳花”的。
(摘自2014年第6期《吃茶去》杂志;作者:竺秉君 竺济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