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舒曼茶话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872

大俗大雅“盖碗茶”(散文)

$
0
0


  以前只听说“一城居民半茶客”,到成都一游,方知此言不谬。

  人民公园里有一家百年老店“鹤鸣茶馆”。黛瓦红柱的飞檐小牌坊前,高大敦实的铜质水壶、茶碗和靠椅最夺人眼球。我入乡随俗,坐下喝成都人喜欢的茉莉花盖碗茶。茶博士麻利地摆茶托,放茶碗,掀茶盖,再一提长嘴铜壶,水线如注,然后盖上盖。他的整套快动作一气呵成,让我简直目不暇接。环视四周,浓荫下、翠湖畔、画廊中、水榭上,约有百十桌茶客,其体量真可谓蔚为壮观!这里有十多位白发老人围坐神聊的,也有三两青年细语对饮的;有嗑瓜子吃水果掏耳朵的,有打扑克搓麻将的,也有刷屏看书发呆的;还见到三五成群的藏胞和老外……好一幅民俗市井百态图!而其神情可一言以蔽之:闲散惬意乐悠悠。我看到邻座的几张竹椅上都没人,却放着茶托,就请教老茶客是怎么回事。他笑着解释:茶客把茶托放在椅子上,表示他有事暂时离开……真有趣,一个微动作还有潜台词呢。


  百花潭公园有个“慧园”,是根据巴金先生《家》里对高家大院的描述而新建的(他在成都的故居已于“文革”中被毁)。我惊讶地看到,除了一间正厅在展览巴老的一二百件遗物,其余十几间厅房和几个大院,几乎都是喝盖碗茶的牌友和“麻友”在摆龙门阵。我有点替巴老不平。可转而一想,宅心仁厚的他要是地下有知,看到家乡的后人活得如此滋润鲜活,是会感到欣慰的吧!


  在锦里古街的结义楼茶馆,我坐在台下第一排,喝着竹叶青,尝着成都小吃,观看变脸、滚灯、吐火、皮影等颇具巴蜀特色的绝活。我最欣赏的是“长嘴壶”。一位体态轻盈的川妹子,手里舞动着一把壶嘴有一米多长的紫铜水壶,竟能于腾挪闪跃之中,在一两米之外“远程沏茶”,而无半点水溅出碗外!据介绍,这些招式还有“木兰挽弓”、“丹凤朝阳”等雅名呢。是哟,像“长嘴壶”这样的独门艺术来自于劳动,而又美化了升华了劳动;它代代相传,如今已成了走上世界舞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了。


  如果说在公园和戏院里喝茶有点闹,那么我在宽巷子参加的公益茶会就幽静多了。在一个大四合院的绿荫下,先有三对母女穿着蜀锦汉服演示敬茶的“亲子活动”。然后,在清雅沉静的背景音乐中,几位茶艺师美眉淡妆上座,汲泉烹茶,素手掀盖,但闻香气四溢,沁人心脾……还有一位茶道行家在一边解释,点评。她自豪地说:成都注册的茶馆就有上万家,我们可以申请吉尼斯世界纪录啦!在观赏置茶、沏茶、闻茶、品茶、听茶的过程中,我领略了茶文化“清静恬澹”的东方哲学意境。


  在文殊院拜佛进香后,我到茶园里喝盖碗茶。抬头看到树枝和篱笆墙上都挂着写有佛祖开示的小木牌,如“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等。听说这里晚上来的茶客中年青年居多。想象一下吧,皓月之下,竹影疏朗,烛光摇曳,三五知己品茗闲聊,此乐何极!三盏茶后,我绕过碧水涟漪的荷花池,来到喝禅茶的雅室。只见黄灯清幽,佛香氤氲,窗棂纱帘,镂花隔断,青瓷素兰,藤制桌椅,茶具或是土色陶器,或是薄胎瓷碗:一派古朴雅韵,温纯氛围。最有意思的是墙上挂着名流写的墨宝:“一饮涤昏寐,再饮清我神,三饮便得禅。”这里真是静心养气悟禅求道的清净地呀! (摘自2016年5月12日《新民晚报》夜光杯,作者:俞昌基)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872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