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三彩七星盘、宋代青白瓷、元明石雕马、元末明初青瓷梅瓶……10月20日,流失英国的68件中国文物在经过25年的追索之后,终于回到祖国怀抱。
18日上午,国家文物局举行2020年第四季度例行新闻发布会,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关强介绍此次文物成功追索回国有关情况,国家文物局政策法规司副司长邓超一同回答记者提问。
据介绍,文物抵京翌日,国家文物局便组织专家开展实物鉴定。68件文物中,暂定二级文物3组13件、三级文物30件、一般文物25件,质地包括瓷器、陶器、石器、铜器等,时间跨度从春秋战国到清代,地域分布江西、安徽、福建、河南、陕西、河北、贵州等。
整体来看,文物器型较为丰富,品相较好,精品较多,具有重要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其中包括1套8件的唐三彩七星盘饮用器皿,由承盘、六个小杯和一个大杯组成,盘外壁及杯器身施黄、绿、白等釉,釉色鲜亮。盘中一钵七盏,犹如七星捧月而得名。“七星捧月”源于古人对月亮的膜拜,无论是天文景观的直观表达或是炼丹术士的升仙臆想,众“星”捧“月”都表达着一种美好的寓意。古代设计者把这种寓意如同神仙瑞兽、祈福童子等意象一般加以创造延伸,从而质朴而形象地表现在饮茶瓷器造型上。
(图注:回归的唐三彩七星盘)
据资料载:所谓七星盘,一般是指一盘、一瓶、七盏九件。如果盏的数目低于七,就不以“七星盘”称呼,而改称“子母盘”。从图片上看,这次回归的唐三彩七星盘,保存完好,釉亮如初,制作较精致,殊为难得。
唐三彩七星盘的真品创作于中国盛唐时期,1966年洛阳市孟津县唐墓出土,现藏于民间。整套器具由6只小杯、一只大杯和一只盘子组成。为黄、绿、白三彩的基本色的代表作品。造型精巧别致,色彩绚丽多变。唐代诗人卢仝有《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俗称《七碗茶歌》)一诗:“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诗中所谓“七碗茶”是否就是卢仝根据“唐三彩七星盘”茶器所叹不得而知,但唐代就有七星盘茶器却是不争事实。
黑釉盏(图注:吉州窑褐釉碗)
此次流失文物回归的除了上述文物之外,还有钧窑碗、建盏、三彩执壶、青白釉把杯等一些古代茶器。
这次唐三彩七星盘等68件流失文物顺利回归,为我国政府持之以恒25年不间断的走私文物跨国追索行动画上了圆满句号。
建盏钧窑碗
(图注:龙泉青瓷碗(盏))
新闻发布会上,关强指出,68件中国流失文物顺利回归,是中英两国在《关于禁止和防止非法进出口文化财产和非法转让其所有权的方法的公约》(以下简称“1970年公约”)框架下,合作打击文物走私、促进文物追索返还的成功范例,既彰显了我国政府打击文物走私、追索流失文物的坚定意志,也是多年来中国政府积极参与文物追索返还领域国际规则改革完善、促进国际法秩序朝有利于文物返还的方向发展的重要成果。
青白釉把杯青白釉划花花卉纹炉
(图注:青白釉刻花斗笠碗盏)
据悉,今年时值“1970年公约”50周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在线会议方式组织开展纪念活动。“国家文物局积极行动,在官方网站开设了专题网页,将此次追索回国的文物、追索过程在线展示,为广大社会公众献上文物回归后的‘首秀’。”关强表示,也籍此庆祝“1970年公约”50周年,与国际社会再一次分享文物追索返还的“中国故事”。(舒曼茶话于2020年11月20日整理)
青白釉芒口碗青白釉执壶
青白釉碗
青白釉印花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