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得曦阳来借照,阴云又已漫空生”。这就是蒙顶山的真实写照。
2019年5月29日一个清逸早晨,河北省茶文化代表团雅安“吉祥”茶文化之旅一行50余人沿索道缆车上行至蒙顶山上清峰时,正赶上细雨朦胧,整个蒙顶山被云雾缭绕着,时隐时现。半山腰的茶园在山岚衬映下显得朦胧清幽,好一幅烟霞山色如画的美景。
下得缆车,代表团一行沿着蒙顶山的山门拾阶而上,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书写在山门两侧的“扬子江心水,蒙山顶上茶”名联。随团有团员说:“不知有多少人在这句名联中学会了喝茶”。这也难怪,当代表团成员来到蒙顶山,心头总会渗透出几缕记忆,在瞻仰中潜伏者一种似曾相识的缘分。有人说,这幅对联源自元人李德载《赠茶肆》中“蒙山顶上春光早,扬子江心水位高”演绎而来,以至于后来成为了好茶好水的标志。
进入山门,到达天盖寺。主办方原计划是在天盖寺门前的幽静之地铺设八个户外茶席,并由河北、雅安两地派出八位茶人代表冲泡60杯寓意“六时吉祥”的“吉祥茶”用来祭奠“皇茶园”,无奈细雨绵绵下个不停,只好把茶席移到了天盖寺一侧的“皇茶楼”内。可谓“漏天之盖”是女娲补天时遗漏的地方,因雨水多,天盖寺只得以“盖”而命名了。
当八位主泡者在皇茶楼内把60多杯茶冲泡完毕后,河北省茶文化代表团成员与雅安当地的茶友一起,人手一杯,在四川吉祥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梅树华引领下,依次排列成单行队伍,缓步从“皇茶楼”内走出,潇洒自在地沿石阶而上,穿过石牌坊,绕过麒麟石屏风,漫步走向“皇茶园”。
有人说,这是一次心灵放牧的活动,所有人放下所有的牵绊,只把心交给五月的蒙顶山。
一路上,清风轻拂脸庞,心底有泉水在浅唱,代表团成员深深感受着“寺在峰峦里,泉鸣云树间”的那般悠然。在群山环抱、峰峦叠嶂的奇山珍丘里行走的感觉,心里油然产生一种旷世脱俗的奇想,荡漾的禅风拂来心间的欢喜,让所有的心事,所有的话语,归结到每个人手中一杯茶的意蕴中。
蒙顶山上最具文物价值的就是“皇茶园”遗址,十多平方米的皇茶园里有七棵仙茶树,风姿绰约。蒙顶山茶作为皇室贡茶是在唐玄宗时代,当时有“民间不可瀹饮,樵牧不可擅入,违者斩首”之说,皇帝钦定各寺院僧人为“种茶僧,护茶僧,管茶僧,制茶僧。”皇茶园内七株仙茶为“正贡茶”,日夜派“武士镇守,白虎巡逻”。皇茶园外和蒙顶山五座峰内的茶叫“副贡茶”,而所谓的“陪贡茶”则只好屈居在五座峰外了。
皇茶园坐落在蒙顶山五座峰的中心位置,园内设有一个石框小门,门前有简陋的祭台。两地茶人则以恭敬之心在祭台前依次向古茶园奉茶,然后行合十礼,用心去聆听蒙顶山茶的呼唤。停顿片刻再取回品茗杯,轻轻地把茶水飘洒在地上,大家所感悟的也许正是在皇茶园前与天地与自然山水相应相契,以及享受着那番属于自己的当下惬意。
据说,正贡茶每年清明前夕,由十二僧人代表十二个月份,组成采茶队,经过沐浴净身,更换朝服后。在仙乐演奏下浩浩荡荡来到“皇茶园”进行开园仪式,入园内采摘365片茶叶,代表一年365天,然送达不远处的智矩寺精心培制后,在朝廷命官监督下装进银瓶,用黄绫丹印封存,择黄道吉日,快马送长安供皇帝登泰山祭天专用。作为皇帝也只能享用蒙顶山的“副贡茶”,而“陪贡茶”则供朝廷七品以上命官专用,七品以下命官和老百姓就根本无缘喝到蒙顶山的茶了。
在返回天盖寺途中,代表团成员在湿漉山崖边的“甘露井”、“古蒙泉”等古迹边稍作停留。身边的讲解员介绍说:“古蒙泉”,相传为吴理真种茶汲水处,此井有盖,侧立有“古蒙泉”和‘蒙泉”两碑,它引伸出青衣江河神之女妹嬉下凡助吴理真植茶的民间神话传说。
蒙顶山是茶文化圣山,是一片茶叶染绿了这座圣山,也恰是这座圣山延伸出了一条茶马古道。河北省茶文化代表团通过以茶祭的形式来亲近蒙顶山和走进蒙顶山,使大家在“心似白云,意如流水”意蕴中了解蒙顶山茶作为历代贡茶与皇茶园的渊源。许多成员真真切切感受说,通过这次活动,让我们在一壶蒙顶山茶里淡看花落云起,拥有了一种无拘无束的胸怀,同时也让人能真正走近了蒙顶山、走近了蒙顶山的皇茶园。
临别蒙顶山,有的成员饱含深情地说:千年云雾的变幻,凝在了蒙顶山一缕茶色中;千年皇茶园的芬芳已经留在了我们的舌尖上。再见了,蒙顶山!
其实,在河北省茶文化代表团每个成员心里都竖立着一块碑铭,这块心碑就是在十五年前参加雅安“一会一节”后的今天,河北茶人重返蒙顶山的见证。铭曰:
巍哉蒙顶,西蜀漏天,雨雾蒙沫,名扬古今。
金石苑记,祖师润心,法名理真,以茶济众。
上清峰顶,谁当与酬,七株皇茶,天下知秋。
华阳国志,芳翦香茗,巴蜀风韵,九州独崇。
玄宗天宝,蒙茶输贡,宪宗元和,蜀中之最。
唐国史补,石花清甘,茶中故旧,号为第一。
文宗开成,漂洋过海,膳夫经手,斤两难求。
神宗元丰,茶马互易,东斋记事,茗香蒙顶。
世宗嘉靖,甘露问世,质超石花,液胜醍醐。
本草有记,蒙茶祛疾,茶马古道,贯通东西。
今来蒙顶,瞻礼圣山,文化味尊,渊源精深。
抚今追昔,一片茶心,立碑志盛,友谊长青。
听讲解员讲述皇茶园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