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人说,“一座山,一行人,条条道路有茶亭。”
客家茶亭,又名凉亭、风雨亭、避风亭、行善亭。它是客家地域特有,专为过路人服务的一种建筑物。在过去,客家地域大都是山迭嶂、山连山、路崎岖,为减轻和方便路人途中歇息和水分补充,朴实善良的客家人就在万山丛岭的路上建造了一座座的茶亭。
客家茶亭的形式是多样的,有民居式的、也有牌坊式的;有土木结构的、也有砖石结构的。这些亭子有村民共建的,有多人合建的,也有独家兴建的。茶亭的形态也是多样的,有四角亭、六角亭、八角亭、圆顶亭等不同形态,建筑风格上一般显得粗犷、质朴,与弯弯山道构成一个动静皆宜的组合。
客家茶亭是因需而建的,或在村口、桥头、渡口等过往行人较多的地方,或筑于山顶、山腰、荒村僻径等地方。
客家的茶亭是躲风避雨、歇脚休息的地方,也往往是至亲好友、情人相送之处。
客家的茶亭立存山腰的路旁,它没有飞檐斗拱,朱柱碧槛,却粗朴可爱,灰瓦的屋顶,杉木的梁柱,青石的门窗。亭中简单的摆设,茶灶、茶缸、茶桌、茶碗等。
在茶亭里,无论是春夏秋冬,还是阴晴雨雪,总会有人每天无偿地烧一瓦缸茶水放在亭子里,预备给路人自助止渴解乏。而南来北往的过路客,每当走入茶亭,总要停下来作一短暂歇息时,此时,都免不了要喝一碗茶亭的茶。而茶亭的大碗茶是人人都可以取用的,行路人也从不计较卫生问题,因为过路人相信茶亭之物自有神佑,百毒不侵。
一座茶亭,就是一位慈祥的母亲。在赤日炎炎的路上,它为人遮荫,在暴雨骤至的途中,它让人避雨,供劳动者与异乡客人歇息。当人们在茶亭中喝够了茶,抽足了烟,常常总会有老者讲故事,农人话麻桑,妇人谈家常……凉风为人擦汗,山泉为给人弹琴,山景供人欣赏。于是,刚才还一身疲惫的的过路人,一下就疲劳顿失,身心愉悦,欢快地上路前行了。在有的茶亭里,也有义务烧茶的阿伯、阿叔或阿婆、阿婶,虽两鬓飞霜,却神情气爽,声音清亮,只要一见客人到来,总是笑容满面地喊:“来啦!累了吧,喝碗茶!歇歇脚吧!”接着就会舀上一碗茶放在你的面前。如有人中暑或身体不适,就会端出一碗熬制的中草药凉茶。有“鸡屎藤”、“六月雪”、“板兰根”、“茅根”、“灯芯草”、“鱼腥草”、让人解解暑气。还不时的说上一句“别嫌苦——良药苦口——喝上一碗暑气全解。”至今我还记得70年代初在县联中读高中时的情景:从家里步行到学校有近20里崎岖的山路。途中要爬“丫锯缺”山;要走蜿蜒的山间小路,途中就有一座让人歇息的老“茶亭”;第当我们周末回家或上学时,都要经过老茶亭,尤其星期天下午去学校,每个人去都要背上一星期的口粮(大米、番薯(片)菜干、青菜及油盐等)。记得我们每次回家或去学校都要经过途中的这座老茶亭,这既是我们中途歇息的地方,也是我们20多个同学不成文相约集中的地点,不管谁先到都要在这里等同学们聚集后再走。在茶亭里,有一位就有一位年过六旬的孤寡老伯,长年累月义务为过路的行人歇息提供茶水。我们每到这里,都要向老伯问声好,喝上老伯煮好的一大碗山茶水,当我们喝了老伯的山茶水后,既解渴除乏,又心清气爽,这时喜欢乐器的我,总会拿出随身携带的一支自制竹笛,吹一段当时的最流行的笛子独奏曲“扬鞭催马送粮忙”,或和其它同学一起来个笛子小合奏,既消磨了等待的时间,调节了气氛,又消除了路途的疲乏。正是这座老茶亭默默地为我们求学,,悠然快乐地穿梭在逸向人生之路的前方……
一座茶亭就是一个路标。在山村问路,村民很可能会告诉你一直往前走,在亭子处往左(右)拐,就是去某地的路。你若找到了茶亭,便找到了正确的方向。在荒山野岭之间,山亭也可作为一段标尺,徒步在遥遥无尽头的路上,如果你知道前路有亭,心里就不会有对未知前方的畏惧。
一座茶亭就是一个平台。旧时人们出行都是靠双脚走路,一路的艰辛可想而知,而在茶亭中短暂歇息能使路人忘记疲惫,放松后的惬意让人们在茶亭中很容易交谈,这种交谈充满着欢笑。在茶亭偶遇本就是一种缘分,路人是珍惜这种缘分的,所以在茶亭中相遇的人很容易成为朋友,或许这种朋友这辈子仅一次相见,却难以相忘,如果有幸日后某处相遇了,那就是相当熟知的老朋友了,可以毫无拘束地打个招呼道一声平安。
一座茶亭就是一道风景。每一段山路路,每一座茶亭,都是山里人永恒的记忆,难舍的乡梓情结。茶亭既装点了山乡景色,也入远行人的美梦。正是这一座座茶亭,屹立在乡村的袅袅炊烟里,突兀在荒山野岭的多彩晚霞中,其虽然名不见经传,却记录着岁月的痕迹,彰显着客家人以人为本、助人为乐积德行善的美丽心灵,尽管茶亭有的简陋,并不华美,却反映了客家人真诚的人性美和丰厚的文化底蕴。尤其是那茶亭所拥有的四季情趣,完美的配合了四时的山景而充满了诗情画意。不管哪个季节,只要你坐于茶亭之中,就能聆听到“春有百花秋望月,夏有凉风冬听雪”的风韵,静想有关人生的“春花秋月”,那是一件特别让人幸福的事情。
一座茶亭也是一段难舍的情结。每一座亭都是山里人永恒的记忆,既是装点了山乡景致,也是远行游子的家园梦。无论是当地人还是在外游子,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建设了一座座“敬宗亭、福星亭、安济亭、甘饮亭、翼然亭、百寿亭、挹薰亭,耸翠亭、望乡亭、思乡亭,以造福乡梓,了却乡情。我就曾见过一座座茶亭的柱子上各刻有各样的对联,如:“景入我怀我入景;神怡心旷心神怡。”“我为人人人为我;亭传代代代传人。”“水复山重山复水;时来运转运来时。”“清泉玉石照明月;明月照石玉泉清。”“梦中醒时醒中梦;非为是者是为非。”这些茶亭对联,无不蕴含着丰富的民间文化。
是啊,茶亭,总在远山、小路的身旁静静站立,无论贫癠荒芜,风霜雨雪,却始终如一,与远山小路同甘苦,笑迎路过的客人。
是啊,茶亭,总在远山、小路的身边默默工作,无论大路小径,东西南北,直线弯曲,却始终微笑指路,谦逊问答,让人向前迈步。
是啊,茶亭,总在远山小路的身边观察,无论春夏秋冬,风霜雨雪,人多人少,却始终送上温暖,留人歇息,给人以恩典惠泽。
是啊,茶亭,总在远山、小路的身边关注,无论老少妇嬬,贤贵达人,却始终无怨无悔,心胸豁达,祈求吉祥,书写人间动人故事。
天地人间,山回路转,人们难忘故乡的山,难忘故乡的路,难忘故乡的老茶亭。人们总是循着茶亭的牵引,随着茶亭的步履,抖着茶亭的精神,扑向远方的胸怀,绕着远方的火树银花,挑着远方的花团锦簇,在无垠的人生道路上,悠然前行,去收获茶亭那样的寂静,又像茶亭那样蕴藏的伟力无穷!
【摘自2015年4月1日《吃茶去》杂志;作者:赖运胜(广东河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