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茶去》杂志讯)2015年10月5-6日,在石家庄人民会堂和柏林禅寺举办了世界禅茶文化“嘉年华”盛会——第十届天下赵州国际禅茶文化交流大会,引起了海内外禅茶界人士极大关注。5日下午,“正念与感恩——茶与现代人生命的安顿”专题性高峰论坛正式亮相,来自社会各界一千多人聚集在石家庄人民会堂,聆听禅茶界十一位高僧和专家就如何以一杯茶在心灵深处寻找生命中的“沙漠绿洲”,就如何在行住坐卧的日常生活中以一杯茶来调节自己的内心的话题。 (图注:第二场论坛嘉宾)
近些年,由于中国经济建设快速发展,引起全世界的瞩目,但中国传统文化抑或是东方文明在全球的影响力却显得相当滞后。当世界惊叹中国取得巨大的经济成就时,对中华文化在现实中表现却很漠然。这些年,人们迫切希望有众多国际参与的宣传中国传统文化平台来提振对“正念与感恩”的祈盼。 (图注:明海大和尚作总结开示)
而这一平台,恰如十年前净慧长老在这里提出的儒家主正气、道家主清气、佛家主和气、茶家主雅气的“正、清、和、雅”禅茶文化四大精神,浓缩了中国传统文化精华,倡导人们以“感恩、包容、分享、结缘”的心态喝这杯茶,将正气融入感恩中,将清气融入包容中,将和气融入分享中,将雅气融入结缘中。在弘扬禅茶文化精神和功能的具体实践中,不断发挥禅茶文化凝聚人心、化解矛盾、优化自身素质、和谐自他关系潜移默化的作用; (图注:第一场高峰论坛主持人明杰法师)
而这一平台,恰如十年后的今天,为了缅怀净慧长老对世界禅茶文化做出的卓越贡献,为了纪念净慧长老所倡导的中国禅茶文化四大精神十周年之日,“正念与感恩——茶与现代人生命的安顿”主题研讨显得尤为重要。十年后的今天,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柏林禅寺方丈明海大和尚在大会开幕式上提出的禅茶文化的“中国品格”——“是生活与信仰的统一,是心灵与物质的统一,是存在与超越的统一,是人与大自然的统一,是觉悟与奉献的统一。” (图注:第二场高峰论坛主持人明影法师)
禅与茶融为一体,是中华文化对世界文明的一大贡献。十一位专家、学者分成上半两场,专家们各自从佛教禅宗本意、以茶禅修和现实生活中的关系,讲述了禅茶文化的基本思想,以及每个人对待正念与感恩的个体心悟与生活中运用的心得加以阐述。整场学术研讨,热烈活泼,精彩纷呈,每一位专家和高僧演讲,多有创建,启人深思。
论坛上半场高峰论坛由《禅》刊编辑部主编明杰法师主持,参加演讲的专家、学者分别是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楼宇烈,禅茶文化学者、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陈云君教授,中国佛学院研究生导师宗舜法师,台湾著名佛教学者游祥洲教授,茶文化专家林治先生。
下半场高峰论坛由湖南药山寺住持明影法师,参加演讲的专家、学者和茶人代表分别有《吃茶去》杂志总编、河北省茶文化学会常务副会长舒曼,韩国国际禅茶文化研究会会长、《茶的世界》杂志总编崔锡焕,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研究员沈冬梅,中国佛学院讲师、河北邯郸二祖寺住持戒毓法师,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教授宣方教授,知名茶人银汉晴先生。
禅茶是茶而又不是茶。净慧长老有言:禅茶是根植于菩提之种,叶抽于智慧之芽。茶,对禅茶文化而言,超越了“饮”的概念,变成生活艺术方式的一种信仰,成为禅修的载体。 (图注:楼宇烈教授)
北大哲学系教授楼宇烈在演讲中以“敬”和“礼”落实禅茶文化精神在生活中的关爱。楼宇烈认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礼敬”他人和自心很重要,“其本所由,在于爱敬自然,发于心诚而扬于事业者”是楼宇烈演讲主线,在“敬”的基础上,倡导以“无我感恩茶”来落实“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禅茶准则,继而到达“觉悟人生,奉献人生”目标。 (图注:陈云君教授)
著名诗人、禅茶文化研究学者陈云君先生以诗化语言诠释了“净、静、敬”禅茶文化的方式与内涵,三字传心,直击人生,诗化人生,表达了人生三阶段的况味,这况味在一盏茶中映现。再进一步,陈云君以高级、高雅、高贵、高尚之“四高”阐释了对禅茶之道学修次第的体悟。指出禅化人生的最高境界是“高尚”。 (图注:宗舜法师)
中国佛学院研究生导师宗舜法师在演讲中提出了“禅茶三戒”——戒浮夸、戒奢侈、戒庸俗。在谈到“戒浮夸”时说,作为禅人抑或是茶人,正念才是最重要的;在谈到“戒奢侈”时说,宗门下普遍吃茶,既是一种礼仪,也是待客之道,如果吃茶不能借茶修道,也不过是酒色男女一样贪欲;在谈到“戒庸俗”时说,禅也好,茶也罢,关键在于不忘初心。如此,便可持守正念、实现生命的安顿。 (图注:游祥洲教授)
台湾佛教研究学者游祥洲教授从“禅茶文化与都市人心灵环保”的新颖角度表述了其外而错综多元、内而回归当下直观深省的禅茶研修体悟。演讲以“怡、雅、静、幾、顺、圆”六字诀为心要,倡导禅茶文化中的朴拙率性;又以日本禅茶发展中十个不良现象警醒和思考禅茶之道应何去何从,并最终指出修善自觉、觉知实践来念念觉、念念悟。 (图注:林治先生)
著名茶文化专家林治先生高屋建瓴地表述禅茶应保持其灵魂正念。他在演讲中将禅茶解读为生活、享受、修行三个境界,并认为禅茶既有仪轨的一面,也有生活的一面,无论是普通人的生活还是僧众的修行,对于禅茶仪轨应当繁则繁,对于禅茶生活应当简则简,既能成为生活中认知美、感悟美、享受美的形式,又传承修行中坚持正念、传递正法的法门。 (图注:舒曼先生)
作为下半场第一位演讲嘉宾,《吃茶去》杂志总编、河北省茶文化学会常务副会长舒曼先生代表东道主,首先为大家介绍了禅茶与河北的历史渊源,并考据经典梳理了禅茶文化与河北千丝万缕的关系。说明无论是“茶禅一味”还是“禅茶一味”都具有同一兴味。而对于主题解读,也有自己的理解方式:“吃茶当下,珍重生命,安顿自心,保任正念,感恩世界”。 (图注:崔锡焕先生)
作为世界禅茶文化发起人之一,连续十届世界禅茶文化交流大会的见证者,韩国国际禅茶文化研究会会长、《茶的世界》杂志主编崔锡焕先生的演讲是对世界禅茶文化交流的一次回顾,又从中国茶艺、韩国茶礼、日本茶道三个方面阐述禅茶文化源自于中国,而在中日韩三国发扬光大。并希望禅茶文化精神能够在全世界得以传扬。 (图注:戒毓法师)
中国佛学院讲师、邯郸二祖寺住持戒毓法师则以自己接管二祖寺时的亲身经历和此次演讲前的心理活动,解读了“禅”不容丝毫商量、直接面对的精神实质。他认为应从“敬、度、行”三个字来理解禅茶的精神,并将这些精神落实到人们生活中。 (图注:沈冬梅研究员)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研究员沈冬梅女士从历史知识梳理的角度探究了茶对现代人生命的安顿。并以大量史料解读了茶在物理角度给人们带来的利益,以及古今文学艺术作品为佐证说明了茶给人带来的精神上的愉悦、艺术的熏陶和心灵上的安顿。
(图注:宣方教授)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的宣方教授指出茶是佛门修道的方便,在茶道的修行中应该将佛教法门的核心“勤修戒定慧,熄灭贪嗔痴”牢记并应用,正念具足,不要掉入魔境。在解释“禅茶一味”概念时,宣方教授以详实的资料证明,“禅茶一味”并非出自宋代圆悟克勤手书而东传日本。 (图注:银汉晴先生)
知名茶人银汉睛先生结合自己十多年的习茶经历提出现代社会茶产业不能背离了天地之道,不能偏离了禅的本意。茶人要对得起这一称号,茶人应该提起正念,正心诚意,做好自己,找到茶禅中那个如如不动的东西。
十一位大方之家思维独到、言语精妙,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丰富而又深入地为大家阐释了“正念与感恩——茶与现代人生命的安顿”这一主题思想的重要性,以及在俗世现实生活中运用禅的方法,解除现代人生活中存在的各种困惑、烦恼和心理障碍的思考与探讨。专家、学者的发言,为与会者奉上了一道饮之酣畅、余味悠长的智慧之茶,为在价值取向多元、社会风气浮躁的当下,为世人带来了清凉风。
高峰论坛最后,明海大和尚在作总结开示前随喜赞叹了诸位学者、茶人、道友的智慧讲演,并对诸位方家在短短的时间内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把茶与禅从历史到现实,从理论到修行的实践呈现给大家表示感谢。
明海大和尚在总结开示中指出,“正念与感恩——茶与现代人生命的安顿”这一主题思想来自于一种忧患和责任。这种忧患和责任源于三个层面:一是社会层面,中国茶文化产业还存在令人不满意的地方,还有待于提高;二是文化层面,在茶禅文化里有儒释道三家文化。正如楼老所说的茶中的敬和礼是儒家社会教化中最重要的核心价值。茶文化中也有道家的自然之道、厚生之道、养生文化。茶文化里面也有佛教,禅门的很多禅师都以茶论禅。茶文化里的佛法在赵州禅师这里更为特殊,赵州茶里有禅门的杀、活、纵、夺;三是茶禅的严肃性,茶禅不仅是一杯茶、一炷香,茶禅中也有痛苦挫折和电闪雷鸣。明海大和尚继续说:从今天诸位方家的发言中也能看到他们的婆心恳切,也能看到他们内心对于茶禅文化的忧患意识,以及他们的责任和使命感。如果所有与会者能够领受到这种使命,能够担当起这种责任来,那么今天下午的论坛也就是一种成功。
明海大和尚在总结中还与大家分享了“吃茶去”公案。为何新到吃茶去、曾到吃茶去?监院的疑问是茫茫苦海,是心念的堕落。赵州老和尚以一杯茶把他救了回来。这是赵州老和尚接引学人的善巧,在电光火闪、一问一答的瞬间将一颗迷失的心唤醒。这就是禅茶一味的真谛,是茶道的精神源头,是东方智慧奉献给人类文化的最珍贵、最灿烂的瑰宝。歇息一切妄想、分别,以本然的心自足地活在当下,净土就在脚下,佛祖与我同行,生活只是个大解脱场。这样一来,何止吃茶去是道,生活中的一切无不是道,无不是真实。禅心如同一盏灯把生活照亮,赋予事事物物崭新的意义。可见,茶、茶道,既是禅,又是通达禅的道路与门户,它要引导我们步入生活之道。
明海大和尚最后希望大家在禅茶实践中要体认、彰显禅茶精神主体,具足正知正念,继而自觉自明。(舒曼茶话禅茶大会系列文章之二)
青春就应该这样绽放 游戏测试:三国时期谁是你最好的兄弟!! 你不得不信的星座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