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舒曼茶话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872

解读茶叶专刊《万川通讯》

$
0
0


                                              

(《吃茶去杂志刊文《万川通讯》三日刊,是抗日战争时期创刊的一份茶叶专刊,刊名源自“东南茶叶改良总场”所在的地名——衢州万川。万川位于浙江省衢州城郊,这个小乡村并不显眼,可是在中国茶业历史上却有着光辉的一页。1941年,吴觉农从四川重庆带领一批茶叶科技人员,经过长途跋涉来到了衢州万川,筹建中国茶叶研究所的前身——东南茶叶改良总场。他们立足浙江,面向江西、安徽、福建、广东等茶区,组织茶叶生产和出口,开展茶叶研究工作。

《万川通讯》三日刊,就是为了适应当时的工作需要而发行的茶刊;在东南茶叶改良总场成立的次月,即1941年4月5日,《万川通讯》三日刊正式创刊。其宗旨是“宣传茶业国营政策,推进茶叶生产建设,反映茶业工作现状,报道茶界公正舆论,提倡科学生产技术,创导合理经营方式。”《万川通讯》设置的栏目比较多,版面也是生动活跃,茶刊的撰稿者多为其时的茶界工作者和茶叶技术人员;大部分文章均浅显通俗,有较强的知识性和可读性,所反映的大都是浙、皖、赣、闽等地的茶叶生产、科研、包装以及制茶技术等;同时还刊载当时的茶叶政策、茶界动态以及销售行情等等。当时,正值抗日战争的艰苦时期,各种物资十分匮乏且经费紧张,所以《万川通讯》的出版也是十分困难,由于经费紧张而无法采用机器印刷,所以编者只能是采取手写、油印的方式来出刊。尽管是手刻蜡纸油印的茶刊,尽管茶刊版面有时是蓝印,有时是黑印,然刊刻字体却是十分漂亮。据相关人员回忆:当时担任改良总场总技师的庄晚芳先生有一段时间还专门刻写茶刊的蜡版,因为庄晚芳不仅是文笔好,而且是字迹漂亮,所以他后来还担任了《万川通讯》的主编。                


1941年10月,东南茶叶改良总场改组为茶叶研究所,隶属财政部贸易委员会。这也是我国茶叶史上第一个全国性茶叶研究所,改组后的茶叶研究所由吴觉农担任所长,蒋芸生任副所长。为了更好的发挥《万川通讯》的宣传作用,同时也为了能够保存这份茶刊,茶叶研究所”决定继续刊行《万川通讯》三日刊,同时将《万川通讯》三日刊自创刊号至第五十期进行重新编辑整理,于1942年1月,采用铅印印刷出版了《万川通讯》(合订本)。

《万川通讯》(合订本)除封面、封底、序和目录外,正文有122页,承印单位是东南日报第三印刷厂;但是,合订本的总印数不祥。而合订本的订价则在刊物上注明是:收回印刷费二元。《万川通讯》合订本的内容甚是丰富,在“特辑•专论”栏目里有胡浩川、庄晚芳、庄任、倪良钧、游通儒等人撰写的《武夷名胜区的茶和土》、《新茶业需要优秀工作者》以及《毛茶评价与检验》等文章;在“译著”栏目里,有叶知水的“科学应用与现代茶叶栽培”,还有郑兆崧的“气候与茶叶生产”等专业文章;在《茶区通讯》栏目里,有浙江平水调查队关于“敌蹄威胁下的平水茶区近况”;有安徽祁门调查队关于祁门县“历口(茶区)调查报告”以及廖存仁撰写的“武夷大红袍史话及观制记”等通讯、特写等。另外在“语录”栏目还有庄晚芳先生“对茶叶研究方面诸问题之探讨”的谈话记录要点;在“附刊”栏目里有最新的东南亚地区茶情、祁门(县)茶情和上海茶市行情等等。 

  吴觉农对《万川通讯》(合订本)的出版十分重视并专门写了“序”。吴觉农在“序”中说:“中国茶叶公司技术处及东南茶叶改良总场工作同人出发皖赣浙闽各茶区,为着精神上的,工作上的互助,诞生了万川通讯;日月逾邁,自春徂冬,其间技术迁移,总场撤消,本刊得赖大家抚育、培植、爱护,独能继续成长,总算达到了发刊词的愿望:‘变为大家的孩子,祖国的孩子’。今自创刊号起自五十期止,合刊一册,分专论、研究、调查报告等目,综观既往,差以为慰。‘满足’是‘学习’的敌人,吾人并不能以此自足,重大的责任,仍在肩头;艰难的前路,仍须迈进。太平洋大战的序幕,才告开始,未来的茶事,自应以新的姿态来适应新的变化,希望每个同志守住岗位,培植自己,充实自己,在工作中去学习,从学习中求经验,突破难关,奠定茶业复兴大道。因为人生是战斗的,未经挫折过,磨炼过,便不是有价值的人生,在这国家多难茶业困踬之秋,正是吾人锻炼之时,以后本刊每个五十期,都能合刊,新的资料,新的发展,正有待诸同仁努力,并盼诸有道指正。”然令人遗憾的是,吴觉农先生的“以后每个五十期都能合刊”的愿望未能实现。时任安徽茶叶管理处处长、《安徽茶讯》主编方君强也为《万川通讯》(合订本)写了序,方君强在序中说:“茶,吾华特产也,专门著述,滥觞于茶经茶记,嗣后踵接之者,猗欤称盛,輓近术业贵专攻,即事格物,更以精进,专著形世,蔚为大观。而专刊研讨,亦于焉并辔连镳,后先辉映。在东南茶区者,浙有浙茶通讯,茶人通讯,闽有闽茶季刊,赣有江西茶业,皖有茶声及安徽茶讯,经纬茶事,均有足多,惟可致惜者,茶艺为人漠视,专门著作,因以散逸泯灭者,不可胜数,而专刊又以人事推迁,寻人寻辍,现仅存者惟安徽茶讯耳,其它茶事论文记叙多散载于杂志报章,吉光片羽,亦弥珍贵,而与日俱逝之感,更难免矣。万川通讯三日刊,始为东南茶业改良总场及中国茶叶公司技术处合编,厥后技术处他迁,自四十期乃为总场独编,自本所成立,总场撤销,五十六期以后,则为本所主编矣,诗云靡不有初,鲜克有终,本刊独与安徽茶讯并存不坠,其亦有幸不幸存于其间乎。……从事茶业者,应如何本战斗精神,把握现在,计划未来,坚贞干固,不失所操,兹以本刊自创刊号起至五十期止,汇付剞劂,聊书所感,并以自勗云尔。”

  1942年4月,因衢州城被日军侵占而使万川遭受威胁,茶叶研究所不得不离开万川向福建崇安转移;所以,《万川通讯》三日刊不得不宣告停刊。同年4月22日,《万川通讯》(三日刊)第105期出刊;但是,《万川通讯》三日刊并没有在茶刊上印上“终刊”字样,而是别出心裁的使用了“暂别号”的字样。

  《万川通讯》(三日刊)第105期“暂别号”刊登了“民国三十年度福建省外销箱茶收购简讯”与“湘茶近讯”等信息;同时在“参考资料”栏目还刊登了“中国茶叶公司浙江分公司淳安茶厂关于“制成茶叶成本单”的表格;这份表格清晰地表明了淳安茶厂各种唛头、品名的茶叶成本以及原料、毛茶、制茶和业务费用等都是一目了然。而在“福建外销箱茶收购简讯”文中,还对“政和工夫”、水仙、白牡丹等茶叶的评定价格用图表作了说明。在“福建外销箱茶收购简讯”文中,刊出了中茶闽处关于茶叶收购价格的公示,在收购价格表中列出了数种茶名,收购等级以及最高价、中心价和最低价等等。同时还转载了“民国二十九年:浙江省各县茶产概况”一文,文中还列表记载了浙江省各县茶叶产量,面积以及茶园集中地区等概况。

  《万川通讯》(三日刊)的编者在“暂别号”上,深情地回顾了一年多的编辑工作,同时,满怀着对茶叶事业的热爱和乐观的精神;“希望仍能和所有的作者及读者保持紧紧的联系,我们会在最短期内再见……。”编者称“本刊从创刊号到现在已整整一年了,在这一年的时间里,多承各方的爱护与指导,使这小小的的刊物能很健康地生长到了105期——它没遭到过夭折脱期等的厄运——这是足以自慰。也该感谢所有的作者和读者的。现在,本所所址已决定移设于福建崇安,同人们都将离别(万川),因此,《万川通讯》也不得不由于迁移而与大家暂别了。我们相信,这只是暂别而不是永别。因为第一,随着本所新的所址的安定,许多研究工作将切实进行,不久之后,我们一定可以在一个新的更充实、更进步的三日刊、半月刊、或者是月刊上再见。第二,巨州今后还是浙江甚至东南的茶政中心地,目前虽然本所已迁往崇安,将来我们一定还可以在其他茶业机构出版的《万川通讯》上再见。因为是暂别的关系,我们希望仍能和所有的作者及读者保持紧紧的联系。诸位如有函件和稿件,亦请随时赐寄“福建崇安赤石本所”。愉快的握手!我们会在最短期内再见……。”

    1941年4月5日到 1942年4月22日,《万川通讯》三日刊从创刊至停刊,一共编印了105期。然而,《万川通讯》三日刊也好、合订本也罢,在那样的年代,那样的环境下,能够流传下来的都可谓是弥足珍贵;这些茶刊都是老茶人在艰苦环境下从事茶业工作的记录和经验的积累,大体上可以反映当时的茶人茶事及茶业经济状况。它们不仅在中国茶文化发展史中占有一定的位置,也为后人研究当时的茶叶历史、经济等提供了宝贵的茶史资料。  

            【摘自2015年第5期《吃茶去》杂志;作者:郑毅安徽黄山)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872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