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州禅师对佛门经论的态度是非常超脱的,他不是从佛门经论出发来说心性的,而是拿生活中吃茶作为对众生的一种开示。
以茶悟道,乃是众生自己的心性,是发明自心的佛性。所谓佛与众生的区别,只是悟与迷的区别。佛是这样说:“不识本性,学法无益,识心见性,即悟大意”。
通过吃茶来明心见性,都是识自本性,明自本性。认识自心是本来的状态,通过吃茶达到自心静滤,认识自我,发现自心本来就有的佛性,知道自己是谁,明确自己的真正地位和真正的价值所在。
人和人都是平等的,就该以茶的平和之性对待所有的人。赵州禅师“吃茶去”,意在把茶的平等、茶的平和、茶的宽容、茶的宁静赋予众生,强调人们的本智本觉,体现出来的是万物皆平等的道理。
赵州以“吃茶去”方式教导学人顿悟,在佛教解脱论上为人们解决了理论方面和现实中的障碍:既然自心为万法的本原,就应从自心入手,在生活中选择随意一件事,如吃茶等,来认识万法的本质,佛教在唐朝之后就有“一切万法尽在自身中,何不从于自心顿现真如本性”的说法。另一方面,既然佛性就在人们的自性之中,何不从自心发明本性,使众生内外明彻。由此可见,从“吃茶去”角度来看,以茶悟道的极致乃是明心见性,通过吃茶来完成一种内省式的认识。
“吃茶去”的禅机是作为明心见性的顿悟之道,任何禅机的一切修为都要归纳到明心见性上来。比如,对工作中、生活中的错误进行忏悔,就是自心忏,观照自己有没有被妄念、贪婪、执著所毒染。又如皈依,即应皈依自佛性,亦即皈依茶性。
能明心见性,就实现了参禅者所追求的超越和解脱。赵州禅师以茶涤滤来证实“若识本性,即是解脱”的道理,也正如六祖慧能大师所言:“用智惠观照,与一切法不取不舍,即见性成佛道”(《坛经》)。
所以我说,“吃茶去”其实也是赵州禅师的一种解脱论。
(摘自舒曼著《吃茶去》一书,新世纪出版社,2003年5月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