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恰遇第十届世界禅茶文化交流大会在“吃茶去”公案诞生地柏林禅寺召开。忽想,禅茶文化并不高深莫测,容不得深奥去解读,宜从浅易理解,遂读“吃茶去!”
这段禅门公案大致是讲有两个僧到柏林禅寺问禅,赵州从谂禅师均以“吃茶去”回答。故后人总结有曰:新到吃茶,曾到吃茶,若问吃茶,还去吃茶。
到过这里问禅吗?到过,哦,既然到过就请吃茶去吧!
到过这里礼佛吗?没有到过。哦,既然没有到过也请吃茶去吧!
有人(院主)犯迷糊了,怎么到过与不到过,就统统吃茶去?从谂老和尚是不是犯老糊涂了。
其实,老和尚并不老糊涂,他倒是让犯糊涂的院主也吃茶去了。
悟道之人有几何?你倒是说说,生活中的这杯茶要吃到几时?问一声佛,吃一杯茶,现在能吃得吗?
我也不知道赵州禅师这三声颇有回味的“吃茶去”是让你究竟吃多少茶,但我知道不吃茶的日子,心确乎会渐渐空虚起来。我在默默地计算着,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已经从我手中溜走,就像一杯茶洒向江河没有了味道,时间的滴答声就这样走着,没有声音,没有滋味,没有影子。我不禁汗遍全身。这哪里是一个“吃”。
赵州禅师说“吃茶去”时,已经八十有余,但仍在行脚。
赵州禅师平时的话语不多,“吃茶去”、“洗钵去”、“狗子无佛性”、“度驴度马”、“赵州桥”等等,虽然浅易,但却有着深厚的蕴意,
赵州禅师一句“吃茶去”,让人咋一听不免疑惑。若是吃茶了,还回来吗?若是吃茶了,真的了解佛法了吗?还有,关键是究竟是到哪里吃得了开悟之茶呢?是在寺内还是寺外?面对“吃茶去”,不知所以然,忍不住就想多问几句,甚至百般揣摩千般解读,最终头涔涔而泪潸潸。
至人顿悟,吃透了世间一切;而愚人渐悟,吃不出茶中奥妙。一个,是不屑于幻想,只注当下;一个,是心有羁绊,心中有执。
而我等在“至人”和“愚人”之间,便有时吃茶,有时不吃。吃茶时,是有所执,放不下;不吃时,不在于有所悟。吃与不吃,都是被迫的动作。而今,需要“吃”字不作动词,打开“吃”而“不吃”的心结。
佛在哪里?佛在心里;
心在哪里!心在当下;
禅在哪里,禅在生活;
生活在哪里?生活在日用。
行住坐卧都是禅的缘起,都是生活的归处,都是心的归处,都是吃茶的归处。
过去的、未来的心都不可得。惟以当下之心,惟以生活之心,惟以吃茶之心,才是“吃茶去”的要义。
赵州禅师的“吃茶去”,秋时读来,也有别于往昔,竟感到,它既是在放下一切,又是让人在生活中体验,因为人在行住坐卧中要想平凡地过下去,既要“吃茶去”,也要“吃茶来”。来与去就是生活,若能引发人的善根,这就是所谓的“佛法”,也是面向人世,背对自己的“活法”。
哦,“吃茶去”,你是吃得还是吃不得。
(摘自2015年10月1日《吃茶去》杂志第5期,作者:舒曼)
青春就应该这样绽放 游戏测试:三国时期谁是你最好的兄弟!! 你不得不信的星座秘密